今年以來,宣城市工商局質量監督局全面貫徹平平總書記關于民營經濟的重要規范和重要指示,積極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深化以改革為出發點,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不斷優化經營環境,促進城市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簡化市場準入。繼續深化“多認證整合”改革和企業登記電子登記改革,不斷強化“先發光后卡”改革,進一步簡化市場主體登記程序住宅(營業場所),全市首批106項,企業行政審批實行“許可證分離”改革,促進企業登記改革的簡單取消,全面減少啟動企業上班時間為三個工作日。與此同時,G60科技走廊“通過辦公室一網”得到推廣,上海松江交換了第一個全國營業執照。 1至11月,全市共登記市場實體31,764家(民營企業7991家,個體工商戶23017戶),同比增長11.7%。
加強市場監管。堅持“包容性和p“粗魯”,我們積極構建以“雙隨機,開放”監管為基本手段的新監管機制,輔以重點監管和信用監管。繼續對公營企業進行專項整治,限制競爭和壟斷行為,加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加大對網絡市場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確保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今年以來,全市共進行了121批隨機抽查,完成了2809個抽檢企業,開展了69個跨部門聯檢工作。全市工商質量監督(市場監督)制度查處276起。
深化城市的質量。全省率先成立了市委質量發展委員會和市政府主要負責人,發布了“關于推進質量改進行動推進質量保障省建設的實施意見”。建設“黨委領導,政府領導,部門團結,企業責任”。 “社會參與”的質量工作模式。深入開展“五個示范”,“雙零”,“四重”質量改進活動。市政府已經兌現了總數全年共有400萬元獎勵基金,如馳名商標和政府質量獎。 2018年,3個商標被中國商標局認定為馳名商標,12個企業產品被批準為安徽名牌產品.5個馳名商標,3個注冊地理標志商標,16個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申請;參與制定和出版1項國際標準,3項國家標準,12項省級地方標準,1項新的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和4項省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單位; 17個新的社會公共測量標準;國宣宣紙辦公用品質量S監督檢驗中心成功通過了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的CMA資格認證。
優化服務方法。全面實施檢驗測量和計量費優惠和減少措施。深化“政治金融合作”模式,在市區28個銀行網點提供工商登記免費代理服務。積極為銀行和企業搭建對接平臺。 1至11月,全市共辦理股權質押登記164項,質量70.48億元,保證信貸42.57億元;發放了350份抵押登記,主要債權為24.6億元一個。辦理3件“重合同,守信用”企業動產抵押登記,增加融資66萬元;辦理16項商標質押貸款,合計4220萬元。積極推進商標注冊便利化改革,宣城商標驗收窗年度驗收量在全省排名第三,11月驗收數量位居全省第一。我們開展了安全消費的建立,提升了供需兩端的實力,培育和擴大了消費市場。全市選定并確定了133個縣級“安全消費示范單位”和11個市級“安全消費示范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