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增市場主體大都表現出鮮明的“互聯網+”特征,網絡購物、共享經濟、微商等一批新業態蓬勃興起,巢湖市市場監管局強化措施,服務農村經營主體努力搭上互聯網經濟的“快車道”。
一是放寬政策優化電商環境。為優化農村電商發展環境,提高行政服務效率,市市場監管局鼓勵企業、自然人開辦農村電商網店,進一步放寬名稱、住所、經營范圍等登記限制。開辟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登記注冊“綠色通道”,實行限時辦結,凡申請登記注冊提交材料齊全、合法有效的,注冊登記在1個工作日內辦結。放寬電子商務經營者的經營范圍,根據其具體經營項目核定為“網上經營××”或“網上提供××服務”。除國家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務院決定規定外,電子商務經營者申請從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以外的新興行業的,可以根據申請核定符合國際慣例、行業標準的經營范圍表述。放寬經營場所登記條件,支持創業、促進就業。放寬住所(經營場所、營業場所)的登記限制,允許不擾民、不影響周邊環境和公共安全的電子商務經營者,在政府指定的場地集中登記。
二是開展農村電商大走訪活動。今年以來該局共走訪農村電商27戶,召開座談會4次,指導農村電商20戶次,受理問題13件,已解決13件。該局從實際出發,根據農村電商的需求特點制定“特色化”解決方案,有目的的送信息、送服務、送法規,切實幫助農村電商解決實際困難,做到手把手幫扶,不跟風、不走形式。通過與當地政府聯系,幫助和引導農村電商將網銷產品注冊商標,打造自主商標品牌,提高農產品差異化。指導農村電商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商標使用、廣告審查、進銷貨查驗、消費維權等相關制度;為農村電商講解網絡交易涉及的風險點以及防范風險的具體措施,助其降低經營風險。
三是督促指導農村電商進一步落實網店實名制。實現網上亮照亮標經營,提高網絡交易的可信度,不斷夯實信用監管工作基礎;該局通過發放宣傳冊、簽署承諾書等形式,推動農村電商樹立誠信經營理念,自覺抵制失信欺詐、制假售假、刷單炒信等不良行為,倡導文明誠信經營。預計到今年底巢湖市農村電商亮照亮標率將達到95%以上,為樹立農村網絡經營主體的誠信形象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