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證照分離”改革在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范圍內試點推進以來,六安市工商質監局認真按照《六安市推進“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工作方案》的要求,構建“雙告知、雙反饋、雙隨機、雙公示”的事中事后監管體系,做好審管銜接,加強對事中承諾事項的審查和獲證后的監管,確保監管無縫銜接、不留死角。
一是“雙告知”信息明確化。要求“證照分離”改革涉改單位使用部門協同監管平臺推送和認領企業設立、變更信息,實現涉企信息互聯共享,牽頭規范42項涉改事項經營范圍表述,以便于有關審批和監管單位及時認領,自6月27日至今,平臺共推送121戶企業信息。
二是“雙反饋”責任清晰化。為確保各涉改單位內部做好審批部門、核查監管部門之間的銜接,做好審管銜接工作,避免出現監管真空,要求各單位在制定的事中事后監管細則中要明確:審批部門每日要將認領的“雙告知”信息反饋給核查監管部門,核查監管部門要在2個月內至少1次對備案、告知承諾或辦證信息進行核查,核查信息也要及時反饋審批部門。目前市、區兩級各涉改單位共制定56項事中事后監管細則落實“雙反饋”機制。
三是“雙隨機”抽查日?;?。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合理確定隨機抽查的比例和頻次,大力實施部門聯合檢查。按照《六安市2018年度市本級部門內和部門間“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工作計劃》的要求開展日常監管工作,市、區各涉改單位共抽查企業380戶,抽查結果全部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對外公示。
四是“雙公示”錄入及時化。按照“證照分離”改革試點方案要求推進企業信用監管,構建企業信息公示制度,落實聯合懲戒機制,要求各涉改單位在辦理許可證后或自行政處罰決定作出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將許可或處罰信息錄入部門協同監管平臺,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對外公示。自6月27日至今,平臺共歸集涉及試點地區企業的行政許可信息89條,處罰信息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