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滁州市工商局結合市場監管職能,多措并舉,主動履職,服務“三農”,激活農村市場活力,打通農業發展渠道,助推鄉村振興。
深化“商事便農”擴主體。持續推進“證照分離”“多證合一”“先照后證”“全程電子化”“銀行網點代辦”“互聯網+工商”等改革,放寬涉農企業名稱、登記住所、注冊資本等5大限制,以“減證”降低涉農企業市場準入門檻,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發展,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質增量。目前,全市共有涉農市場主體6.83萬戶,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6084戶、家庭農場7795戶,今年1~9月,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510戶、家庭農場1062戶。
實施“商標富農”強品牌。以地理標志商標為切入點,建立商標項目庫和培育名錄,目前全市擁有“天長龍崗芡實”“滁州貢菊”等5件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切實促進一方百姓致富。強化涉農商標注冊覆蓋面,摸清全市“農、傳、優”產品的資源、分布、流通及管理現狀,目前,全市共有涉農商標3500余件,擁有省級專業商標品牌基地6個。開展興村強縣行動,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發展格局,天長市以“龍崗芡實”獲批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為突破口,提升農產品價值,2018年芡實種植面積13萬多畝,豐收在即,2017年銅城龍崗芡實大市場年交易額近5.2億元。
加大“合同幫農”促規范。在鳳陽小崗村先行試點基礎上,全面推行土地流轉合同示范文本,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主體情況摸底,建立工作臺賬,將合同文本在該局門戶網站公示,供全市農戶下載使用。制定推行瓜果、蔬菜等農副產品購銷、家畜家禽養殖、農業機械作業服務等涉農合同示范文本,指導企業依法簽訂和履行合同。加大訂單農業合同監管力度,積極幫助農戶和涉農企業解決問題和困難。已推行各類合同示范文本9種,幫助涉農主體利用動產抵押融資2.3億元,引導簽訂訂單農業合同1.32萬份,合同金額18.56億元。
開展“放心消費”鑄誠信。充分發揮“農資經營示范店”的示范帶動作用,促進農資市場經營戶誠信經營、公平競爭,不斷提高優質農資商品市場占有率。暢通農民維權機制,著力解決農民投訴難、維權難的問題,全市建成“一會兩站”站點1085余個,遍布全市所有鄉村和社區,實現農村消費維權網絡全覆蓋。開展“放心消費城市”創建,抓好“消費維權直通站”建設,今年共受理投訴舉報3560件,為消費者挽回直接經濟損失約296.3萬元。
扶持“農村電商”增活力。落實“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積極推進農產品電商平臺和鄉村電商服務站點建設,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線上線下互動發展,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活力。目前,全市電子商務企業數1960家,今年新增129家,農村電商產品注冊商標64件,已建電商特色小鎮14個、電商示范村44個,直接就業人員2.9萬人。
強化“紅盾護農”凈環境。以農資打假為重點,緊扣農時,集中開展保春耕、保夏種專項整治工作,強化農資抽檢,開展農資商品抽檢378批次,依法查處農資市場摻雜使假、以次充好、商標侵權、虛假廣告、不正當競爭等違法行為,現已查處各項農資案件31起,對檢測不合格的40組責令經營者下架、退市。加強網絡銷售假劣農資監管,形成網絡監管高壓態勢,全面落實“雙隨機一公開”工作機制,強化農資市場信用監管體系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