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六安市工商質監局加速推進“互聯網+監管”,著力搭建好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部門協同監管平臺),積極建立健全以企業信用監管為核心的市場監管機制,努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一是打造好涉企信用歸集應用平臺。大力推進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設,全量歸集涉企信息,明確要求全市各級執法檢查機關使用部門協同監管平臺對涉企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進行歸集,同市信用辦協同合作,破除數據壁壘,搭建數據橋梁,將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安徽)和“信用六安”進行后臺數據對接交戶。截止目前,共歸集33個市直部門和165個縣區部門,交換雙公示數據130萬條,記名成功行政許可信息105508條、行政處罰信息23101條。
二是督促企業履行信息公示義務。組織動員宣傳企業按要求開展年報工作,近三年年報率都在85%以上。年報結束后,積極組織開展年報信息公示的“雙隨機”抽查工作。上半年,市工商質監局按照3%的比例從全市隨機抽取1169戶企業,開展年報公示信息抽查。抽查中發現應當公示相關信息未按規定公示的企業17戶,公示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4戶,通過登記住所無法聯系的277戶。
三是強化經營異常名錄和黑名單運用。近三年來,因未報送年報、公示信息弄虛作假,通過登記住所無法聯系等原因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企業達24556戶,其中6222戶企業在受到懲戒后主動整改,申請移出了異常名錄。2309戶企業因被列入異常名錄屆滿3年未履行相關義務,而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對被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其企業法定代表人、負責人在3年內不得擔任其他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在市場準入環節攔截法院失信被執行人任職申請822人次。同時,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或者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在銀行貸款、融資授信、政府招投標等方面予以限制或者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