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淮南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儒江對淮南市工商局商事制度改革和營商環境優化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市工商局近年來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經濟發展大局,主動作為,在新型市場監管機制和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有效推動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營商環境優化,值得肯定”。
近年來,淮南市工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創新事中事后監管,作為深化“放管服”改革、創優“四最”營商環境的“先鋒官”、支持“雙創”的“先手棋”和簡政放權的“突破口”,努力構建與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相適應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商事制度改革成果豐碩。
一是市場主體五年倍增。商事制度改革以來,全市新增市場主體71510戶,新增就業10萬人。截至2017年底,全市市場主體總數167270戶,注冊資本3175億元,比2012年底分別增長了131.44%和131.72%。二是“多證合一”落地生根。用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的“加”法,繼企業“三證合一”“五證合一”個體工商“兩證整合”之后,全面啟動實施“五十六證合一”,有效解決了涉企證照數量多、“準入不準營”問題。三是便利化改革壓茬實施。“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簡政放權向縱深拓展。國家總局批準設立的商標注冊窗口正式運行,實現了企業名稱核準、登記注冊“一次都不跑”和線下登記“最多跑一次”的線上線下“雙軌并行”。四是“僵尸企業”清理卓有成效。從供給端做“減”法,減少無效供給,切實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將未年報又無變更信息記錄的企業與未進行納稅申報的企業進行整合,清理僵尸企業1921戶。五是“雙告知”創新推行。在全省首個建立“1+3”工商登記信息推送反饋機制,在告知市場主體和相關行政審批部門“雙告知”的基礎上,增列告知市政務服務中心,實現工商局全量和精準推送提醒、政務中心政務督查、聯系會議辦公室考核通報的信息推送“雙保險”和事中事后監管“雙閉環”,有效避免監管真空和灰色地帶,促進了事中事后監管工作的高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