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滁州市工商局圍繞市場監管改革當中遇到的突出問題,主攻難點、疏通堵點,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打造“信用滁州”,取得較好成效。
一是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出臺《滁州市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實現“雙隨機一公開” 監管全覆蓋實施方案》,明晰各部門在事中事后監管工作中各自職責和任務,完善各部門協同監管和信息互聯共享機制。印發《關于做好滁州市2018年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的通知》,明確抽查事項、檢查流程、檢查內容和檢查時間以及抽查要求。從4月份開始,全市工商系統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檢查,檢查結果將全部向社會公示。結合市政府重點工作和重大風險點,擬定于7月份組織開展一次跨部門聯合抽查。目前,全市“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機制、制度初步建立完善,抽查事項清單實現全覆蓋。
二是積極參與信用體系建設。將榮獲馳名商標企業、國家級和省級“守重”企業等納入“紅榜”公示,將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查監測工作中連續三次不合格的主體、“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發布的十大典型案例納入“黑榜”公示。已公示“紅黑榜”信息500余條。對“黑榜”企業,在上市融資、政府采購、工程招投標、授予榮譽稱號等工作中,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讓失信者失去機會。擬于7月出臺《滁州市涉企信息歸集應用實施辦法》《滁州市涉企信息歸集目錄》(第一版),12月出臺《滁州市企業失信聯合懲戒辦法》《滁州市企業信用分級管理與信用評價辦法》,進一步完善事中事后監管平臺,為綜合監管和分類監管提供支撐。
三是全面建成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全面、及時、準確歸集全市各類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做到涉企信息歸集全覆蓋。下一步通過《滁州市涉企信息歸集應用實施辦法》實施,進一步完善事中事后監管平臺,實現市場主體信息實時傳遞和無障礙交換。扎實開展2017年度市場主體年報公示工作,截至6月20日,內資企業年報率91.51%,外資企業年報率99.10%、個體工商戶年報率99.95%、農民專業合作社年報率96.94%,各類市場主體年報率均高于省局確定的85%目標,位居全省第一。計劃在年報公示工作結束后15個工作日內將未年報企業納入經營異常名錄并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同時組織全市年報公示信息抽查工作,將抽查結果及時錄入系統,并向社會公示。